
发布日期:2025-03-11 14:17 点击次数:99
一、医案三则
1、陈林霞,牛旭明医案之2型糖尿病(消渴)[摘自瓜蒌牡蛎散加味治疗2型糖尿病《河南中医》1999-19(5)3]
晁某,男,60岁,退休工人,1993年3月16日入院。患糖尿病3年,曾先后服D860片、降糖灵片、优降糖片,症状时轻时重, 入院前2个月内服优降糖片5mg,bid;降糖灵片50mg,tid。查空腹血糖11.1mmol/L, 尿糖定性(+++) 。
入院症见:
口干多饮, 多食善饥, 多尿,大便干结,消瘦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薄黄,脉细弱。证属肺胃热盛,气阴两虚。治则:清热养阴,益气生津。处方:
栝楼根30g,生牡蛎30g,玄参15g,沙参18g,石膏30g,知母12g,西洋参30g,丹参30g,赤芍12g,黄连6g,山茱萸10g,熟地黄10g,黄芪15g,白术10g。
水煎服,日1剂。服中药3个疗程, 逐步停服西药降糖药, 复查空腹血糖6.1mmol/L, 尿糖定性(-),以后复查3次空腹血糖为正常。
2、田雨清先生医案-瓜蒌牡蛎散治疗百合病.消渴
李某,女,74岁。2020年8月18日初诊。患者诉口干喜饮3个月,口干、不停饮水但仍不解渴,每日须靠吃瓜稍能缓解,心慌半月发作一次,在当地某三甲医院诊断为“早搏、心律不齐”,近1月心慌加重,7-8日发作一次,发作时乏力、身软,需平卧休息一下方能缓解,面色萎黄,形体偏胖,出汗,咽堵,胸闷,气短,背恶寒,困倦思睡,小便频夜甚,舌苔白腻而干,脉沉滑。
腹诊:腹力3/5,腹中振水音(饮水后不久)。辨病“百合病.消渴”,辨证为阳明病,拟方:瓜蒌牡蛎散。
花粉50g,煅牡蛎50g,1付,研磨,3g/次,3次/日,口服。
2020年8月28日二诊:药后好转明显,患者有精神了,口干、气短、乏力、小便频等症状均缓解,饮水量减少,偶有心慌。守方继服。
2020年9月10日三诊:患者电话诉药后心慌再未发作,口不干、不渴,小便正常。病愈,嘱停药。
按:
1)、口干喜饮,饮水后不能缓解,乏力,小便频,腹诊:腹中振水声,曾服五苓散无效,后选用竹叶石膏汤、金匮肾气丸等没有效果。
2)、考虑其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发作,发作时均有乏力、身软,需平卧休息一下方能缓解,定期发作,应视为“如神灵所作”的“百合病”范畴;结合其口干喜饮,汗出,辨六经为阳明病,“渴了还想渴”,就是“渴不差者”,“渴不差”就是瓜蒌牡蛎散的主证。《胡希恕经方精义笔录》曰:瓜蒌根(天花粉)润燥止渴,牡蛎镇惊止动,故此可治疗虚热而渴、胸腹悸动不安者。该患者除口渴喜饮外就是定期发作的心悸、乏力不安,正是牡蛎之所主之证。《胡希恕经方精义笔录》曰:胡老治疗肝病咽干、有渴常加本方;治疗糖尿病加本方也是依据于此。柴胡桂姜汤中因含有此方,所以常可治许多无名低烧。
3)、二诊患者明显好转,出汗、心慌、气短、口干、小便均有所改善,守方继服。4、三诊患者电话诉已无不舒,症状消失,病愈、停药。综上所述,本案是一则用散剂治愈,方虽小,药证相合,方证对应,效如桴鼓。
3、何庆勇医案之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瓜蒌牡蛎散合升陷汤治疗气短、胸闷、口苦、口干、但头汗出案
患者李宇,男,24岁,本院某护士家属。主因“胃脘部疼痛1月”,于2014年9月4日收入消化科病房住院治疗。当日12:30患者急查回报:全血肌钙蛋白(cTNI)0.776 ug/L。心电图:窦性心律、异常Q波。床边心脏B超口头回报:射血分数(EF)值34%,左室壁运动普遍减低,心包积液。急请心内科会诊,诊断:扩张性心肌病?急性冠脉综合征?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告知患者病情危重,遂转入心脏重症监护病房(CCU)治疗。
转入时:追问症状及体征,患者诉间断胸闷、气短1月余,加重2周。
2014年9月5日上午9:00复查床边心脏B超:符合扩张性心肌病表现 全心增大左室壁运动普遍减低 二尖瓣反流(轻度)三尖瓣反流(轻度)主动脉瓣反流(轻度)肺动脉高压(轻度) 心包积液(少量)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 左心功能减低 左室66mm,右房左右径51×63mm,左房53mm,室间隔9mm,主肺动脉27mm,右室前后径29mm,左室后壁9mm,EF40%,FS20%。
遂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 给予病重通知,西医按扩张性心肌病对症处理。
2014年9月5日下午1:00笔者查房。患者刻下症:
气短,喜长出气,胸闷,上2-3层楼则诱发气喘、憋气,必须停下来休息(病史1个月)。口苦,以晨起口苦为主,严重口干,但头汗出,偶有心慌,夜间可平卧,夜间时有憋醒;善太息,乏力,咽痒、咳嗽咳痰,痰色白、质不粘,食后腹胀,上腹部按之轻度疼痛;纳欠佳,大便日行5-6次,质稀,不成形(病史半个月);小便可,眠欠安。舌脉: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细数。
《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说:“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柴胡桂枝干姜汤的主要方证是:口苦、便溏。本案患者症见口苦,以晨起口苦为主,口干,但头汗出,大便日行5-6次,质稀,不成形。符合柴胡桂枝干姜汤的方证,故方证辨证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本案患者严重口干,《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说:“百合病渴不差者,瓜蒌牡蛎散主之。瓜蒌牡蛎散方 瓜蒌根、牡蛎熬,等分。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故合用瓜蒌牡蛎散以治口干。升陷汤出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原文谓升陷汤治疗大气下陷之“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凡是临床上症见气短,喜长出气,用升陷汤多有效验。本案患者症见气短,喜长出气,胸闷,上2-3层楼则诱发气喘、憋气,必须停下来休息(病史1个月)。符合升陷汤的方证,故用之以益气升阳举陷。
治疗:方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瓜蒌牡蛎散合升陷汤。
柴胡18g,桂枝9g,干姜12g,天花粉9g,煅牡蛎12g,黄芩9g,蜜甘草9g,生黄芪24g,桔梗12g,升麻9g,知母12g。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
5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温服。
站群论坛二诊:服用5剂后,患者诉病情明显缓解,气短、喜长出气,胸闷症状缓解约70-80%;口苦、口干、但头汗出均已愈,大便现已经成形,日1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