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03-19 10:41 点击次数:190
在糖尿病的管理中,血糖控制是核心任务。而血糖的控制又细分为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个重要指标。如果两个指标都高,究竟哪个更危险?又应该先控制哪一个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话题。
一、空腹高VS餐后高,哪个更危险?
空腹血糖高:通常与基础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有关。长期偏高会增加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风险。➩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血管功能异常,增加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
➩长期高血糖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可能导致糖尿病肾病,严重时甚至需要透析或肾移植。
餐后血糖高:与进食后胰岛素分泌延迟或不足有关。长期偏高容易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病变等风险。
➩餐后高血糖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几率。➩餐后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细胞,引起感觉异常、疼痛、麻木等周围神经病变症状。
那么,究竟哪个更危险呢?
实际上,这两者反映了不同的代谢状态,都会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需要同等重视。
二、空腹高VS餐后高,要先控哪个?
在实际情况中,很多患者可能同时面临空腹血糖高和餐后血糖高的问题。一般来说,优先控制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控制好,餐后血糖的波动也会相对平稳。
➩长期空腹血糖高对身体的危害更严重。但这并不意味着餐后血糖不重要。如果餐后血糖特别高,也需要同时采取措施。
世颐堂提醒:
如果空腹血糖高而餐后血糖正常,那么可能需要重点关注基础胰岛功能的改善。这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增加运动、管理压力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来实现。
如果餐后血糖高而空腹血糖正常,那么可能需要重点关注饮食结构和餐后运动。避免大量进食高脂肪、高热量及高糖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餐后进行适量的运动,都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本篇文章仅作科普分享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评论留言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