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布日期:2025-03-29 03:31 点击次数:140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医生用膳食宝塔模型为市民讲解健康饮食。
这两天,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在武汉大学拍摄的一组樱花树下的照片登上了热搜,被媒体和网友疯狂转发,并盛赞:“像个男大学生一样,满满少年感!”
更早一些,今年全国“两会”期间,雷军的形象变化就引发了广泛关注,通过减肥和健身,他从一个“胖大叔”成功逆袭为“霸道总裁”。
雷军此番逆生长、帅出圈,让很多人意识到了身材管理的重要性。许多网友表示,体型才是最好的医美。
在全国“两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宣布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并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体重管理。一时间,“国家喊你减肥了”成了热门话题。
响应国家号召,厦门医院和市民的动作都很快。连日来,导报记者走访发现,厦门多家医院都开设了“体重管理门诊”,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咨询和就诊,寻求科学减肥方法,一些专家号更是一上架就“秒没”,十分受欢迎。
记者探访
医生指导科学减重求诊者20-40岁居多
3月26日上午,导报记者来到厦门市中医院,在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门诊外,不少人正在排队等待叫号,其中以20岁至40岁的中青年人居多。
34岁的杨先生来到门诊,找主任医师曹红霞复诊。他平时工作繁忙,饮食不规律,又缺乏运动,导致体重激增,最重时超过了180斤,被诊断为“脾虚痰湿型肥胖”。
“国家喊我们减肥之前,我就已经先动手了,太胖了,不减不行了!”杨先生说。
三个月前,他挂了曹红霞的号。曹红霞为他开了健脾化痰祛湿的中药方剂,并配合埋线疗法,每两周进行一次定期埋线治疗。现在,杨先生的体重已经成功下降15公斤,BMI(体重指数)从34.9降至29.4(标准范围为18.5—23.9),虽然仍是超重,但减重已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埋线疗法取穴少、痛苦小,作用持久,是中医减肥的特色疗法。”曹红霞介绍,通过将可吸收线植入特定穴位,产生持久而柔和的生物物理刺激,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一方面可以抑制人体亢进的食欲和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减少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可以使人体迟钝的交感神经恢复活跃,增加能量消耗,促进体内的脂肪分解。
对于年轻人而言,中医减肥也是一个相对轻松、易于接受的过程。“我之前尝试过节食减肥,一天只吃一顿,刚开始确实瘦了好几斤。但后面熬不住,一放开吃,马上又反弹了,比没减肥的时候还重!”杨先生说,埋线治疗的时候几乎没有痛感,医生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日常饮食和运动建议,让大家把每天吃的东西都发到微信群里打卡,互相监督,生活方式变得健康了,体重也减下来了。
组建减重专属团队专家门诊放号“秒没”
在厦门市中医院,曹红霞的50个预约号,每周一放出就被早早抢光,找她减肥的人若下手晚了,号就没了。
不仅如此,其他多位医生的预约号也都十分紧俏,点开挂号常常都显示“满”的状态。
为响应国家“健康中国”战略号召,以及国家卫生健康委“体重管理年”的任务要求,3月14日,厦门市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厦门医院)正式推出多学科中西医协同体重管理门诊。
该门诊利用慢病“三师共管”的诊疗模式,组建由中医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组成的专属团队。目前,团队内有来自内分泌科、营养科、肝病科等科室的9名专家坐诊,每周提供近百个预约号供患者选择,为市民提供一条科学、安全、个性化的减重路径。
两周来,体重管理门诊颇受欢迎。
曹红霞表示,健康减重不是“苦行僧”式的煎熬,而是科学重塑身体平衡的过程。中医减重也并非单纯追求体重数字下降,而是通过“外治塑形+内调体质”的双重机制,实现健康体态与代谢功能的全面提升。
据悉,厦门市中医院此前就有多个学科设有减重门诊,例如内分泌科、肝病科、儿科等。从2024年至今管理了600多例肥胖患者,以内分泌科为例,减重患者经过“9天的限食”和中药的协同治疗,平均减重4.2公斤,最高减重达9.8公斤。
典型案例
肥胖导致高血压5个月治疗实现减脂不减肌
导报记者注意到,不仅是厦门市中医院,目前厦门已有多个医院都开设了减重门诊。
去年11月27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减重诊疗中心正式启动。这也是厦门市首家专业的多学科减重诊疗中心,随着该中心的启用,厦门地区肥胖诊疗进入专业化、规范化和一体化的新阶段。
45岁的张女士,因肥胖导致高血压,最高血压达到了170/99,已严重影响健康。“肥胖不是简单的体型问题,而是代谢系统全面紊乱的预警信号。”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杨志平提醒。
在体重管理门诊,营养科医生给张女士进行了详细的膳食评估、人体成分分析等,为她制定了分阶段的个性化饮食及运动方案,包括第一阶段的高蛋白饮食方案、第二阶段的“5+2”轻断食,以及后面的平衡膳食方案,其间还给予了健康膳食指导及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65建站客服QQ:800083652经过5个月的减重,陈女士的体重下降了15公斤,但肌肉仅减少了0.7公斤,真正实现减脂不减肌。逐步停用了降压药后,目前血压、血脂、血糖均正常,陈女士说,现在感觉整个人都轻松了。
“小胖墩”越来越多10岁男孩患上中度脂肪肝
“孩子正在长身体,胖点好。”不少家长都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摄入营养越来越好,“小胖墩”也越来越多。
在厦门市儿童医院,2024年,前来肥胖专病门诊就诊的患儿就有361名。
今年10岁的亮亮(化名)因肥胖来到儿童医院就诊,体检结果显示,亮亮已患有中度脂肪肝,肝功能异常。经询问家长得知,亮亮平时喜欢吃炸鸡、薯片等各种零食,又因为缺乏运动,体重逐渐失控。年仅10岁,亮亮的体重已经严重超标,不仅影响了日常生活,还带来诸多健康问题。“儿童肥胖容易诱发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等疾病,这些慢性病向少年儿童蔓延会带来极大健康危害。”厦门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师李青表示。
在不少人的认知里,“脂肪肝”是一种“成人病”,但其实我们身边的“小胖墩儿”,也是脂肪肝的高危人群。“有的孩子体检发现肝功能异常,比如谷丙转氨酶超标,排除其他疾病后,诊断为脂肪肝,约九成是肥胖引起的。”李青表示,越小的孩子患上脂肪肝,将来得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征的概率越大。但越早干预,坚持强有力的饮食、运动控制,逆转的可能也越大。
此外,肥胖还会影响儿童的运动能力及骨骼发育,对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导致自尊心受损、抑郁倾向等。
200多斤“大胃王”心理健康也要“减重”
29岁的小李,须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用药后,他食欲显著增加,体重逐渐增长,从最初的70公斤长到了110公斤,BMI也从24(正常)上升至37(肥胖),同时出现了严重的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等问题。
突如其来的肥胖,不仅令小李身心不适,更让他自卑不已。这两年,小李越来越不愿意出门,拒绝家庭聚会等社交活动,内心越来越孤独和无助。
3月17日,厦门首家心理减重门诊在厦门市仙岳医院(市精神卫生中心)正式开诊。该门诊整合心理科、药学科、营养科等多学科资源,致力于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疏导、用药指导、膳食指导、体重管理等综合干预措施,为广大肥胖患者,尤其是精神科药物引发的肥胖、代谢紊乱及暴食症、情绪性进食、亚健康引起的压力性进食等患者提供减重指导。
听说了这一消息,小李来到门诊,这位200多斤的“大胃王”成了该门诊的首位就诊者。他希望,通过多学科专家诊治,可以为他制定个性化的减重方案,解决体重困扰,缓解身心问题。
仙岳医院副院长辜炜君表示,接下来,心理减重门诊还要把行为心理干预纳入减重治疗中,指导肥胖人士通过正念进食等行为干预来提高对饥饿和饱足感的感知能力;同时通过认知行为治疗(CBT)、辨证行为治疗(DBT)、心理动力学等心理治疗方法,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饮食观念和自我认知,改变不良的饮食行为模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
专家提醒
拒绝“白幼瘦”陷阱莫追求“瘦成一道闪电”
除了这些因肥胖导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之外,医生们在实际诊疗中还发现,有一部分就诊者并非真正需要医学干预的超重人群,他们的BMI指数处于正常范围却执着于减重。
昨日,“于正狂赞赵晴绝世容颜”冲上热搜。此前,编剧于正就曾发文,称演员赵晴瘦到92斤了,但他感觉还是有点胖,表示“我觉得要好看得瘦到85斤”。
不过,于正的这一言论也遭到不少人的炮轰,网友认为,不应该要求女性“极致瘦”,健康更应该受到关注。
事实上,在我们身边,如今“减肥”几乎是人人都挂在嘴边的一个口号。尤其是一些爱美的女性,为了穿衣好看会追求“瘦成一道闪电”。
30岁的陈小姐身高1.65米、体重60公斤,她觉得自己偏胖,寻求各种方法进行减肥。“人家都说,‘好女不过百’,我都过了20斤,太胖了!”
“这类人群常常因为节食出现营养不良,甚至催吐、滥用减肥药,这不仅违背体重管理的初衷,还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心理疾病等严重后果。”厦门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体重管理门诊主任医师曹红霞分析,体重正常甚至偏轻的群体往往受“以瘦为美”的社会审美影响,盲目追求极低体脂率或纤瘦身材。
根据《居民体重管理核心知识(2024年版)》,健康体重的评价需结合BMI、腰围、体脂率等多维度指标,并考虑年龄、性别和生理状态差异。例如,成年女性BMI正常范围为18.5-23.9,低于18.5即属于体重过低,可能引发免疫力下降、骨质疏松等问题。曹红霞提及,她会鼓励患者制定个性化目标,如改善体能、提升心肺功能,而非单纯追求体重秤上的数字。毕竟体重管理是终生课题,但目标是维持健康,而非迎合单一审美。
网上减肥方法莫乱用门诊不是“减肥速成班”
医生提醒,虽然减重的目的是身体健康,但市民不能盲目乱减。有人在互联网上学习了一些减肥方法,过度控制饮食,过度运动,甚至胡乱吃药,结果导致营养不良、代谢下降、免疫力降低,甚至引发了身体的健康问题。
曹红霞提醒市民,减重是一个循序渐进、长久保持的过程,要保持信心,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要轻信市面上的减肥秘方,要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减重;同时保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才能达到健康减重的目的。
厦门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医师李青也提醒家长,不能将体重管理门诊当做“减肥速成班”,体重控制是漫长的过程,建议家长定期监测儿童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要保证家庭共餐,减少在外就餐,家庭要多提供健康的低能量食物(蔬菜水果、全谷物、奶制品等);要以身作则,通过行为示范作用,鼓励和支持儿童健康行为,包括饮食和运动等习惯养成。
365站群导报记者钱玲玲李方芳陈芹/文陆军航/图通讯员王思佳钟婷婷陈苹